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对症焦虑 中国长短相济“稳预期”

时间:2019-08-19 10:2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对症焦虑 中国长短相济“稳预期”

时值中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部署提出一年。面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焦虑,如针对房地产市场这般,阶段性派发“定心丸”已是中国宏观调控常态。稳预期尽管排在“六稳”最末,但却并未被决策层忽视,反而被不少人视为“六稳”达成的关键所在。

另一个关键“定心丸”是减税降费。从今年1月1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实施,再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一系列减税降费不仅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还缓解了不少新中产阶层的焦虑情绪。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2万亿减税降费目标已实现近六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稳预期已成如今稳增长的重要前提。只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杂音噪声,才能引导好具有基础性的社会心理预期变化,避免市场出现误判,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稳预期不仅需要阶段性的“定心丸”,更需要中长期“稳定的政策”。

以“改革的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经济社会之变,才能持续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

王一鸣表示,稳预期,最根本的在于加大改革力度。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才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这就要求加快对稳预期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让改革举措真正落地。

姜超认为,稳预期的关键,还在于保持经济政策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对于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要坚决贯彻。(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