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产业革命 贵州“椒”傲——2020年贵州辣椒产业发展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时间:2020-12-14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日前,记者从省辣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获悉,今年全省辣椒种植面积达545万亩、产量达724万吨、产值达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6.5%和5.86%;加工产值突破135亿元;产品远销川渝湘、珠三角、长三角和海外市场等,交易额达到750亿元。

产加销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

产业带动285万名椒农增收,其中贫困人口65万,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椒农人均收入达7500元。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全力推进辣椒产业全链条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快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转变。

这一年,贵州着力在辣椒原料上下功夫。

扩大种植规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按照《2020年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和稳岗就业,及时开展辣椒育苗物资生产调度,组织实施集中育苗,保障种植规模稳定在500万亩以上。

优化品种结构。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换种工程”,重点打造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抓住国家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契机,在黔北、黔中扩大加工型辣椒种植规模,满足黔北、黔中、黔东南等加工集群原料需求。

加强基地建设。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推进集约化育苗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集约化育苗率和良种覆盖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进辣椒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机耕道、水利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集约化育苗、山地农机、冷链物流、烘干设施设备等,建设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490个150万亩。

今年,全省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集中育苗率提高到60%以上。

这一年,贵州辣椒加工能力在不断增强。

贵州通过绿色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帮助加工企业扩能转型升级。大力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支持企业组建辣椒制品研发工程中心,研发辣椒制品新工艺,开发辣子鸡、辣子鱼、辣椒保健品等“辣椒+”产品,推动辣椒加工业发展。

随着重庆市火锅底料生产企业退城进园(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遵义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千载难逢的机遇。重庆刘一手、成都香天下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遵义,辣椒素、辣红素、辣椒碱等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也正在锁定中。

今年,贵州通过大力培育辣椒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加工能力,加工产值突破135亿元。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72家。以“老干妈”为代表的辣椒加工企业名扬海内外。

这一年,贵州辣椒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8月18日,在第5届辣博会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为“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授牌,“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全国辣椒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产品交易中心逐步形成,“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

获得“国字号”认证的中国辣椒城,可满足75万吨辣椒交易量,普通仓库、冷链仓库年周转量达56万吨,物流年吞吐量约120万吨,年交易金额达100亿元。

以此为基础,贵州主动对接中国证监会、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推进辣椒期货交割仓的建设。目前,以中国辣椒城为中心的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形成,实现从传统的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

这一年,贵州辣椒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昔日新蒲新区虾子镇的辣椒批发市场已成为集生产基地、科研、文化、加工和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国性辣椒专业批发市场。

“生态贵椒,香辣天下”公共品牌在央视、周边省级卫视和公共区域等媒体广为宣传。在今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选的“全国十大名椒”中,“遵义朝天椒”位居榜首、“大方皱椒”位列第三,提高了品牌影响力,拓宽了销售渠道。贵州辣椒远销川渝湘、珠三角、长三角和海外市场等,交易额达到750亿元。

这一年,贵州辣椒产业助农增收更加明显。

今年,贵州继续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椒农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辣椒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全省辣椒带动285万名椒农增收,其中贫困人口65万,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椒农人均收入达7500元。

围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9+3”县(区)辣椒种植面积达79万亩,带动农户22.88万户89万人增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