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遵义7月17日电 (刘文文)“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近日,记者随国家林草局“访红色圣地 看绿色新貌”报道团来到贵州省赤水市,探访这片红色沃土上如何生出绿色事业。
“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翠绿竹林。 刘文文 摄
1935年1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北渡赤水河,至此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序幕。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将士们灵活机动,英勇善战,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取得了战役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如今,当年的战斗遗址处竖立着丙安红军渡口纪念碑,来往游客们驻足围观,重温红色故事。
“群贤毕至春风笑,青山翠竹迎客来。”
在赤水这片红色沃土上有着怎样的绿色事业?据赤水市人民政府市长朱煜介绍,“竹子之乡”赤水全域有1852平方公里(即277.8万亩),其中竹林面积就占132.8万亩,为全市森林覆盖率连续7年排全省第一做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竹产业作为赤水市支柱产业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可以说“一棵竹带富了一座城”。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翠绿竹林。 刘文文 摄
据悉,自1998年贵州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下称“天保工程”)后,严禁采伐天然林。1999年,赤水市列入天保工程县市,2000年正式实施。赤水市林业局局长廖艳飞说,自天保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赤水市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行了封山育林,开展了公益林建设和中幼林抚育。当时,如何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同时保障人民群众有合理的收入来源成为一大难题。2001年,赤水市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市)。竹子因为其种植广泛、且采伐后可循环生长利用,所以在退耕还林树种选择中脱颖而出。从此,赤水开启了“退耕还竹”的生态治理模式。
朱煜指出,一禁一退之间,赤水开始构筑竹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竹产业在一二三产业领域融合发展,成功构建了竹的全链条、全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
据了解,在赤水,18万竹农每年仅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人均增收32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助推8000多户近3万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有的竹农家中拥有上百亩竹林,他们上半年挖笋、下半年伐竹,收入能到10万元,竹林已成为赤水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在工业方面,朱煜介绍了“吃干榨尽两根竹一根笋”的思路,即“吃干”杂竹、“榨尽”楠竹、“挖完”竹笋,发展“竹浆纸制品、绿色食品、竹木家具”产业,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竹工业产业体系。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竹笋。 国家林草局 供图
青青翠竹不仅带动了赤水农业、工业发展,也带动了10万余人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竹子成为聚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人民过上了富“竹”生活。2020年,赤水竹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贡献税收2亿元,已然发展成为赤水的支柱产业。
红岩绝壁、满山翠竹,丹山、碧水、翠林、飞瀑相映成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绿色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完)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贵定县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稻+N”田间示范技术培训
- 贵州省首届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启动
- 贵州福泉:推进生猪养殖现代化 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 招商政策多优惠 粤企入黔得实惠
- 粤黔东西部协作产业招商对接会将于9月8日举行
- 投资热土 “黔”景无限
- 毕节七星关区林口葡萄“卖”进羊城
- 贵州金沙:20万亩高粱、2.67万亩烤烟喜获丰收
- 贵州一农民鱼塘试种“漂浮水稻”获成功 亩产千斤稻谷
- 2021年8月贵州消费者信心及健康指数创下新高
-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三驾马车”拉出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生活
- 贵州将举办第二届贵阳工业博览会
- 这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的1个金融工具
- 印度降低豆油与葵花籽油进口税以平息价格
- 贵州天柱:秋日云海美如画
- 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揭晓 贵州2企业1项目1人获奖
图文推荐
热门文章
-
这一周是:TCS,5家其他Sensex公司输了卢比。市场上限62,808 CR
原创 2021-09-07 20:52:08 -
令人沮丧的IIP效应:卢比在弱者开始后丢失了更多的地面
原创 2021-09-07 19:52:11 -
慢慢开始盈利; TCS美元收入增长降至4年的低点
原创 2021-09-07 18:52:11 -
喷气式飞机飙升宣布折扣票价
原创 2021-09-07 17:52:07 -
Unity Infraprojects问题卢比。82.63亿卢比股票,促销者
原创 2021-09-07 16:52:07 -
商品交换成交量为16%以卢比。16.55千万卢比Q1
原创 2021-09-07 15: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