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的罗甸,依然骄阳似火。但走进层峦叠嶂群山中的龙坪镇大关村,却是一派绿意葱茏的景象,不由得让人感叹“天凉好个秋”。
从“大关精神陈列室”一路走向“大关第一田”的道路上,微风袭来,一阵阵清新的空气拂面而来,“天然氧吧”名副其实。

当年“劈石造田”的李必先、李必兴、彭永芬三位老人在大关第一田前合影
“大关村的气温要比县城低5度左右,我们山里的宝贝可不少,看,森林里的石头缝和树上长着的岩黄连、铁皮石斛等中药材,都是我们仿野生种植的。”细数大关村十多年来的变化,随行的大关村副支书严文发如数家珍。优越的生态环境,漫山遍野绿悠悠,68%的森林覆盖率,很难让人把这里与“喀斯特山区”、“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石漠化山区联系在一起。
“家里的空气好,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想想那些年那么苦都住得下,现在这里这么好,更不想走了。”74岁的李必兴和68岁的老伴彭永芬默默的在大关这片土地上耕耘了数十年。现在,两个儿子在县城都有房子,三个女儿也嫁到大城市去了,儿女们说,要接他们去城里养老,他们还真舍不得走。
“我每天都上山找点药材,田里的土地也不让他撂荒,都种着包谷呢。”81岁的李必先老人,常年劳作在田地间,身体还是很硬朗,儿孙们住在县城,多次动员他去县城居住,他也舍不得走。
留住这帮老人的不仅是现今大关村这一片片绿意葱葱的山林,还有那曾经“劈石造田”留下的难以割舍的记忆。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的大关村石漠化严重,全村1270亩旱地分布在180多个山垭、窝凼和陡峭的石头旮旯里,90%的山坡超过25度,全村找不到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自然平整地。
彭永芬还记得当年的日子有多么艰苦:“我是从有米吃的地方嫁来大关的,来了之后,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米吃,平时都只能吃包谷饭。”

20余年的精心管护大关村已长出“参天大树”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村民们也曾经想过搬离这里。他们去考察过平塘县的大塘镇,但是那里海拔高多云雾,粮食产量低等原因,让村民放弃了离开的想法。
走不出去,也不能干等着,怎么办?一次下雨后,从石山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和水聚集在门前的窝凼里,这激发了李必兴劈石造田的想法。
1983年冬天,李必兴、李必先两兄弟和村支书何元亮在自家门口不远处的窝凼里开始劈石造田,经过一个冬天的忙碌,三人凭着钢钎、大锤,硬是在石头上造出了村里0.2亩的“大关第一田”。这块田,第一年就收了30斤的谷子。造田成功了,村民沸腾了。在村支书何元亮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走下山头,劈石头、抠土、砌堡坎、填窝、平土,从此,大关村陆陆续续出现了 “火烧田”“血田”“结婚田”。。。。。。12年里,男人抡大锤,女人掌钢钎,老人小孩砌石抠土,大锤砸坏了、钢钎砸短了,顽石终于在大关人的手中变成了1200多亩水田,大关村终于变成了稻香一片的米粮川,大关村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经过这代人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
吃饭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造田时,山上石旮旯中的泥土被抠出填田,原本生态脆弱的大关,许多地方变成如森森白骨般的连片石漠。
“一到下雨天,雨水把山上仅有的泥巴冲走了,山上连包谷都种不了。”看着一粒粒随水流走的泥巴,李必兴心痛不已。 “流走的土地”同样也成了何元亮的一个心病。他意识到,靠山吃山,吃山还需“养山”。1993年,他自掏腰包到四川买来杜仲苗,并亲自抬着苗木分给群众,号召大家“养山”。大关人吃够了生态的苦头,何元亮的号召一呼百应,家家户户上山种树,中午也不下山。
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开始在罗甸县实施,大关人以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退耕造林中,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在岩石缝中播撒绿色。几年间,大关人把25度以上的山坡全部退还。
除退耕还林外,大关人还积极参与珠江防护林工程、荒山造林等各项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二十余年努力让大关从石漠变成了绿洲。目前,大关村现有林业资源42845.4亩,其中:国家公益林28845.4亩,地方公益林5216亩,天然商品林8784亩,森林覆盖率达68%。
“山林就是大关人的命根子,我们一定要守住,大关村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山火。”大关村村支书谢文清说,目前,大关村有护林员17人,正是大关人的森林防火意识从“要我防火”向“我要防火”的转变,有效地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守住了这片山林。
“想不到还能看到大关变成绿洲的样子,总算对子孙后代有个交待了。”李必兴感慨。
石山变青山,昔日大关村贫瘠的山梁上,如今一片片绿意。如何把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关人也一直在探索。从早些年的天然商品林杜仲、核桃、珍珠李,到如今的树上种的铁皮石斛,石头缝里的岩黄连,路边田里种的是一枝黄花……大关村正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2013年,何元亮找到在边阳镇种植中药材的石文江,以流转山林资源的方式,在大关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截至目前,石文江已经在大关村种下了1000余亩的铁皮石斛、博落回、岩黄连以及一枝黄花,2020年收入达到95万元,辐射带动当地村民30户种植,带动就业100余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关村二十余年来,通过植树造林,精心管护造就的4000余亩森林,正在为大关人带来滚滚红利。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贵定县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稻+N”田间示范技术培训
- 贵州省首届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启动
- 贵州福泉:推进生猪养殖现代化 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 招商政策多优惠 粤企入黔得实惠
- 粤黔东西部协作产业招商对接会将于9月8日举行
- 投资热土 “黔”景无限
- 毕节七星关区林口葡萄“卖”进羊城
- 贵州金沙:20万亩高粱、2.67万亩烤烟喜获丰收
- 贵州一农民鱼塘试种“漂浮水稻”获成功 亩产千斤稻谷
- 2021年8月贵州消费者信心及健康指数创下新高
-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三驾马车”拉出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生活
- 贵州将举办第二届贵阳工业博览会
- 这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的1个金融工具
- 印度降低豆油与葵花籽油进口税以平息价格
- 贵州天柱:秋日云海美如画
- 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揭晓 贵州2企业1项目1人获奖
图文推荐
热门文章
-
这一周是:TCS,5家其他Sensex公司输了卢比。市场上限62,808 CR
原创 2021-09-07 20:52:08 -
令人沮丧的IIP效应:卢比在弱者开始后丢失了更多的地面
原创 2021-09-07 19:52:11 -
慢慢开始盈利; TCS美元收入增长降至4年的低点
原创 2021-09-07 18:52:11 -
喷气式飞机飙升宣布折扣票价
原创 2021-09-07 17:52:07 -
Unity Infraprojects问题卢比。82.63亿卢比股票,促销者
原创 2021-09-07 16:52:07 -
商品交换成交量为16%以卢比。16.55千万卢比Q1
原创 2021-09-07 15: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