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5日电 (周燕玲 应腾)1月25日,随着最后一件车床在贵州省博物馆临展厅前平稳落地,由此拉开了三线建设纪念物入藏贵州省博物馆,并首次向观众展露功勋设备“真容”的大幕。
这次“组团”入驻贵州省博物馆的是五件“大家伙”,重达16吨,均“服役”50多年。5件功勋设备的捐赠者,来自国家航空发动机制造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也是收藏精神记忆的最好载体。”提及捐赠初衷,中国航发黎阳动力有限公司文保中心主任欧阳华用“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来概括。

欧阳华告诉记者,本次捐赠的功勋设备均来自60年代,主要承担航空发动机制造,包括Cw61100车床、Rtv/40六角车床、Z35摇臂钻等设备,“这五台设备都是三线建设时期援建的‘高精尖’设备,见证了黎阳公司为国防装备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锈迹斑驳的机床,见证了三线建设的火热场景。时隔半个多世纪“入职”贵州省博物馆,功勋设备的“岗位”在变,“活起来、秀起来”的基本职能却不变。
“作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之一,‘三线文化’为贵州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伟表示,以本次入藏为起点,希望更多的三线遗产进入博物馆,以此为起点,更好地融入文旅发展大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贵州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江看来,本次功勋设备入藏博物馆,是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良好开端,接下来将以贵博为点,陆续推动三线纪念物陈列,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掀起了贵州历史上继西汉、明代之后的第三次移民浪潮,对贵州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历史应该被收藏、被铭记,而这正是博物馆的职能所在。”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坦言,未来博物馆将对入藏纪念物进行维修保护,厘清藏品来龙去脉,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提高展陈质量。(完)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政协第十二届贵阳市委员会共提出提案1987件 立案提案已全部办毕
- 贵州“十四五”开局良好 2021年GDP比上年增长8.1%
- 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 同比增长30.5%
- 贵州: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继续保持中国“第一方阵”
- 贵州普定:打造荷香水井 建设美丽田园
- 贵阳市“三感社区”基层老年体育健身骨干培训班圆满结束
- “稳”字当头 2022贵州如何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 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中国第一
- 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 册亨县:服务返乡务工人员就业有“温度”
- 优良生态环境成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 贵州守住底线:未发生规模性返贫
- 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
- 2022年“绿博黔南·暖心消费”都匀市年货促销会热销
- 贵州省政协“五个首次”体现提案工作创新 803件提案全部办复
- 武警贵州总队毕节支队开展司号员集训
热门文章
-
世纪纺织委员会批准整合物业业务
原创 2022-01-26 09:52:08 -
UFO Moviez Q3收入增长17%
原创 2022-01-26 08:52:22 -
Dish TV Q3载有净利润以68.5卢比
原创 2022-01-25 18:52:09 -
超过10 COS的市场帽超过卢比。1万卢比
原创 2022-01-25 17:52:27 -
泰米尔纳德邦建造一流的超临界热植物
原创 2022-01-21 16:52:18 -
Gateway Distriparks Slips 4%Q3结果
原创 2022-01-21 1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