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出生的杨庚洪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的“乡村制茶工匠”,同时也是黔南自治州“云雾贡茶手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受父亲杨国能、母亲潘英慧的影响,杨庚洪从16岁开始学习“云雾贡茶”制作,至今已有10年,采茶、制茶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在茶叶加工车间冷却茶叶。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云雾贡茶”历史悠久,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特产,以其“紧细、卷曲、显亳”等特点而闻名。据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云雾茶曾为贡品供皇室宫廷品用,因此而得名“云雾贡茶”。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父亲杨国能(左)在给杨庚洪演示炒茶手法。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云雾贡茶”手工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并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前,在云雾镇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传承“云雾贡茶”制作技艺。“95后”苗族制茶师杨庚洪就是其中一员。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在展示采摘的鲜叶。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在展示采摘的鲜叶。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在茶叶加工车间查看待加工鲜茶的品质。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云雾贡茶”的传统手工制作需要约一个小时,可归纳为“三炒三揉一烘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茶学系毕业的杨庚洪基于传统的制作手艺开始创新,他改变传统的茶叶干燥工序,使用“先八成干出锅冷却,后回锅恒温干燥”方式,制作出的茶叶色泽翠绿、条索紧实,深受消费者喜爱。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通过创新手法制作的“云雾贡茶”。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将新、老工艺制作出的茶叶冲泡后,仔细观看。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对于年轻一代制茶师来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必须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如今,杨庚洪还在不断思考、学习,他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把家乡茶叶品质做得更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云雾贡茶”。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前)和父亲杨国能采摘完鲜茶后走出茶园。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还在多所学校兼职教师,将所掌握的“云雾贡茶”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爱茶的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杨庚洪在阅读有关茶知识方面的书籍。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水青苔也能做菜吃?探访贵州侗寨特色青苔美食
- 贵阳经开区2022年创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 贵州实现安全文明有序祭扫 网络祭扫同比上升86.64%
- 兴义市对4个镇5个街道办采样区域实行临时管控
- 贵阳:“以虫治虫”,助力果农防虫害保丰收
- 贵州铜仁万山区多举措解决“新市民”就业
- 贵州江口:制作传统“清明粑”迎清明
- 兴义:已采样38803人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天地空”一体化监测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防控山火隐患
- 贵州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贵州省各地积极部署清明祭扫 祭扫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 贵州铜仁万山:田间春耕忙
- 甘小芝:“织女”用“公司+农户”激活非遗生命力
- 三级联动聚合力 平山镇农业园区产业招商项目19天“落地”
- 兴义绿缘基地一季度移栽组培兜兰成苗20余万株
- 施秉:清明节前祭英烈
热门文章
-
雷迪博士:美国的健康成长,印度受到欧洲和EMS的弱点抵消
原创 2022-02-24 16:52:10 -
Jet Airways宣布提供“运气票”优惠
原创 2022-02-24 15:52:20 -
ACC Plinges 3%; Q4净跌至69%
原创 2022-02-24 14:52:25 -
Arun Jaitley与Bishnu Prasad Paudel举行了双边会议
原创 2022-02-24 13:52:10 -
Hinduja Global Solutions Q3 FY16 PAT达171万卢比
原创 2022-02-24 12:52:21 -
等待太久价格纠正了吗?
原创 2022-02-24 1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