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水族民众服饰。 刘美伶 摄
中新网贵州三都5月30日电 题:贵州三都:“旅游+文化”古老基因赋能老区新生活
作者 刘美伶 周燕玲 蒲文思
身着水族盛装,跳着铜鼓舞,体验马尾绣,执笔写水书……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都县聚居了全中国过半数的水族人口,是水族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就是水族。
曾经鲜为人知的水族文化,如今在革命老区三都县被盘活,为当地水族民众赋能新生活。
来到中和镇雪花湖马尾绣小镇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水书的文创产品遍布满街,吸引众多游客购买。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雪花湖马尾绣小镇景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目前安置了1195户5745人。
为让搬迁民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围绕“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样板”定位,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探索出了“古老水书变文创经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民族节庆变节日经济”的民族文化富民之路。近年来,三都县把发展民族手工技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农村妇女创办非遗手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有效带动3.6万余人实现居家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马尾绣是水族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绣技艺,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进行手工刺绣,工艺独特,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除了马尾绣外,还有水书文字也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族文化底蕴深厚,三都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就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项。
位于三都县水族原生态村落姑鲁寨的咕噜景区,就是以水书和产蛋崖吸引物为核心而打造的,成为展示水族文化和体验水族风情的形象窗口。
2022年年初开园试运营以来,截至5月4日,咕噜景区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咕噜景区提级改造工程是三都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2022年一季度,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和咕噜景区联动,带动参观博物馆的人次超过9万人次。”中国首个水族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馆长张长寿介绍,博物馆和景区的联动,带动了水族文化的传播,激发了游客对水族文化的热情。
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三都县大力发展旅游,不仅将水族文化的名声越做越响,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品质由低到高。2021年,三都县接待过夜游客2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2022年1-4月,到三都的游客人均花费858.52元人民币。
未来,三都县将继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独一无二的水族文化遗产,着力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名城,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完)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贵州兴义万峰林:整合资源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红利
- 贵州绥阳第二季度43个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35.34亿元
- “53度茅台冰淇淋”贵阳开售 消费者排队购买尝鲜
- 贵州兴仁市:2022年度基干民兵点验大会举行
- 2022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走进六盘水钟山区
- 从“一汞独大”到“二次创业” 贵州万山转身向绿
- 贵州与海南签订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
- 六一儿童节:贵州消防推出消防题材少儿剧本游
- 贵州大方:多彩活动迎“六一”
- 毕节七星关区:绿色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 高速公路与“云端”大桥相遇 贵州成西南陆路交通枢纽
- 贵州晴隆:以大文化锻造大品牌 挖掘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
- 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多降雨 新疆西部有强降水
- 贵州册亨暴雨致内涝 校园受影响
- 贵阳供电段:供电钢柱长“毒瘤”,“蓝朋友”手到病除
- 贵州中医药大学13项成果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
热门文章
-
雷迪博士:美国的健康成长,印度受到欧洲和EMS的弱点抵消
原创 2022-02-24 16:52:10 -
Jet Airways宣布提供“运气票”优惠
原创 2022-02-24 15:52:20 -
ACC Plinges 3%; Q4净跌至69%
原创 2022-02-24 14:52:25 -
Arun Jaitley与Bishnu Prasad Paudel举行了双边会议
原创 2022-02-24 13:52:10 -
Hinduja Global Solutions Q3 FY16 PAT达171万卢比
原创 2022-02-24 12:52:21 -
等待太久价格纠正了吗?
原创 2022-02-24 1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