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7日电(刘步 沈光勇 文贵)金秋染大地,荞麦话丰收。眼下,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二塘镇梅7000亩进入丰收季,荞麦种植基地里,色彩明丽的荞麦杆随风起伏,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眼前。

走进荞麦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忙碌的秋收作业。收割机穿梭其中,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荞麦穗在收割机的轰鸣中应势倒下,被村民拾起、收堆再拢行打捆,晾晒于田间地头。
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朱翔介绍,荞麦每亩产量在280斤左右,市场价是每吨5000元,7000亩荞麦预计产值在400万元以上。荞麦从10月初开始采收,目前已经收完1000余亩,平均每天用工在50人左右,预计一个月左右就能全部收完。
今年以来,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威宁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科研团队+基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荞麦种植,并通过精耕细作的科学管理方式,在二塘镇新增7000余亩荞麦种植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将黄土地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颗粒归仓”,村民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刘江兰和马敏兴都是荞麦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以前,自产自销的传统耕作方式无法切实提高收入。如今,产业基地建到了家门口,他们便来到基地务工,这样不仅多了一份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人。
“一直在家种点农物,自己的身体又不好,家里还有娃娃要照顾,负担很重。今年,他们下来种点荞麦,我就出来跟他们打工挣点零花钱,一天90块钱,已经很好了。” 刘江兰说。

马敏兴说:“以前我们村没有连片的产业,我们都是种洋芋、玉米,自产自销。现在有产业进了我们梅花村,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发展,基地的建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多多的好处。”
一项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下一步,基地还将优化种植模式,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让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关于遵义市湄潭县1例省外过境人员阳性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 国庆节假日第六天 贵州省各地文旅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 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对市民关切问题进行回应
- 贵州毕节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持续向好
- 贵州省首笔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完成投放
- 关于对遵义市余庆县县城区入余通道实施临时交通管控的通告
- 毕节市所有A级景区对抗疫有关人员终身免门票
- 关于遵义市余庆县1例省外返黔人员阳性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 关于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 毕节市举行第十六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 国庆节假日第五天,贵州省文旅场所科学合理制定开放计划
- 贵州锦屏县:节假日“不打烊”夜间检查消除隐患
- 贵州黔西南州:用“警察蓝”守护平安“中国红”
- 遵义务川:螺丝椒采收忙
- 黔南州龙里县1例省外返黔人员核酸检测阳性
- 惠水县政务服务国庆假期“不打烊”
热门文章
-
雷迪博士:美国的健康成长,印度受到欧洲和EMS的弱点抵消
原创 2022-02-24 16:52:10 -
Jet Airways宣布提供“运气票”优惠
原创 2022-02-24 15:52:20 -
ACC Plinges 3%; Q4净跌至69%
原创 2022-02-24 14:52:25 -
Arun Jaitley与Bishnu Prasad Paudel举行了双边会议
原创 2022-02-24 13:52:10 -
Hinduja Global Solutions Q3 FY16 PAT达171万卢比
原创 2022-02-24 12:52:21 -
等待太久价格纠正了吗?
原创 2022-02-24 1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