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三农”专家廖优江:蓝莓种植让荒山坡长出“致富果”

时间:2017-12-12 08:40:00 来源:

【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

“三农”专家廖优江:蓝莓种植让荒山坡长出“致富果”

虽然进入冬季,但在位于麻江县的白竹林蓝莓基地,大片蓝莓树依然生长繁茂。行走其中,会偶遇三五工人在林中除草、剪枝等,大家认真的工作态度,足见其对蓝莓树的精心呵护。

“三农”专家廖优江接受记者采访。

“在麻江,蓝莓算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从‘一张白纸’到全县推广,我们足足用了10年时间。”采访中,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麻江县技术团长、科技特派员廖优江如此感慨。

对到蓝莓基地务工的村民进行集中培训。

廖优江告诉笔者,在过去,这片占地500多亩的蓝莓园,只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近年来,通过发展蓝莓种植,已经成为“农旅一体”的高人气“金山”。随着有机蓝莓种植的迅速推广,廖优江有了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努力将麻江蓝莓培育成既“有机”又“丰产”的“致富果”。

廖优江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给蓝莓剪枝。

自主培育合力破解蓝莓生长“秘密”

“我们都知道蓝莓价值高,市场需求大,但在2002年,蓝莓的苗价就达到50元钱/株,这对于贫困县来说根本买不起。”说起麻江蓝莓的发展史,看上去并不善言谈的廖优江跟笔者打开了话匣子。

麻江县位于清水江上游,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大门。目前,在全县17.68万的总人口中,贫困人口达5.8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6%以上,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麻江人,从事林学研究的廖优江一直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当地百姓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廖优江得知,蓝莓不仅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极高,且非常受到市场欢迎。于是,一个将蓝莓引到麻江种植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

大量苗种买不起,育苗技术由于涉及知识产权没人愿意教,要让蓝莓落户麻江,自主研发成了廖优江可以选择的唯一路径。“蓝莓苗也是树木,我这个搞林学出生的,也许可以试试自己培育。”回忆起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廖优江笑着说道。

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更不知道树苗的成长需要怎样的条件,加之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简陋,为了破解蓝莓的生长秘密,廖优江开始走上了长达3年的研究之路。

1000多个日夜,200次推倒重来,甚至连春节都是在山上度过……2005年,廖优江终于在不断地失败中总结出蓝莓的生长规律,采用嫩枝扦插的方式成功培育出生长状态优良的蓝莓树苗。

“种苗培育出来当然高兴,这意味着在麻江发展蓝莓产业有希望了。”想起当年种苗研发成功的情景,廖优江到现在都还会忍不住激动。而15年来,不管他身处何处,工作进行了几度调动,最关注的始终是麻江蓝莓。

深化研究规范有机种植

“这片蓝莓基地前几年一直都存在结果少、效益低的问题,廖老师过来手把手指导我们修剪、施肥,2017年果园的鲜果比2016年增产50吨,增加经济收入50万元。”采访期间,白竹林蓝莓基地负责人许宁告诉笔者,正因为有了廖优江的科学指导作保障,才让基地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顺畅。

“随着蓝莓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对培育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引种培育到全面推广,从绿色栽培到有机栽培,我们的研究任务也越来越重。”采访中,廖优江坦言,在响应“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的两年中,他和团队除了要解决蓝莓的病虫害问题,他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有机蓝莓的培育中。

为了推进麻江蓝莓有机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廖优江重点主持了“有机蓝莓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制定了《有机蓝莓扦插苗培育技术规程》《有机蓝莓栽培技术规程》《有机蓝莓果实采收、包装、贮运技术规程》3项技术规程,并经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审定,于2016年2月25日发布为黔东南州地方标准。同时,还参与制定了《蓝莓栽培技术规程》1项,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审定,于2016年7月9日发布为贵州省地方标准。

“这4项标准的发布,不仅有效填补了贵州省级蓝莓标准和蓝莓有机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更为麻江有机蓝莓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2017年,麻江县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合作社达到27家,认证面积732.2公顷。2017年8月,麻江县被推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全面推广让荒山坡长出“致富果”

“在山区,贫困多因耕地少、缺乏农业耕作技术和劳动技能所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学会用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说着,廖优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蓝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投产果园计算,平均每5亩地至少需1个工人进行生产管理,且全年务工时间可达110天。目前,麻江县有蓝莓基地5.6万亩,这些基地至少能够解决当地11200人的就业问题,按照每天70元劳务费计算,年需支出劳务工资7392万元,一人一年的劳务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

同时,蓝莓种植基地用工与传统农作物生产用工并不冲突,村民在年生产周期内既能到蓝莓种植基地务工,又不耽误家庭农活。

2017年4月,在廖优江的倡议下,龙山镇共和村杨胜洪注册成立了麻江县龙山镇惠民劳务有限公司,组建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主的劳务队伍提供劳务服务,半年时间实现利润12.4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5120元。

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方面,廖优江不仅采取集中室内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向从事蓝莓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传授技术,让参训人员既得到了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同时,还亲自或邀请专家到龙山、宣威、杏山和贤昌4个乡镇开展了38次蔬菜、葡萄、李、梨等产业培训,指导人数超过千人,指导内容覆盖整地、土壤改良、苗木处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和种苗培育等,培养了一批技术二传手和基层实用技术农民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