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浙江自贸区三周年:向海而生 千岛之城唱响国际之歌

时间:2020-04-07 03:3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舟山4月4日电(记者 周禹龙)近些年,一个现象颇有意思:相对硬资源,各大城市更加注重打造软环境,希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聚集技术、人才、流量。确实,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背后实质是构建一个良好规范开放有序的市场制度体系。

货物自由:万船靠港开启航海时代

资金自由:激活人民币国际化效益

2020年4月3日,一个消息从浙江自贸区挂牌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传来,通过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目前累计已突破1700亿元,业务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

用人民币在自贸区结算,看似并不稀奇,但在油品贸易方面,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这是难以想象的。过去,受油品贸易定价复杂等因素制约,银行办理程序较为繁琐,审核单据多,办理时限长,还需要专人专柜办理。现在,单据已精简到1份,免除现场签注环节,办理时限也从2天变为即时办结。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有何意义?其实,它不仅能推动金融管理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更有利于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吸引一批国际油气产业巨头寻求合作。

源于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油气市场。托克集团近年来一直关注浙江自贸区发展。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remyWeir曾表示浙江自贸区搭建的基础框架正在吸引全世界投资者。

显然,浙江自贸区极力推行的资金自由,正让舟山成为投资热土。虽然这里土地优惠,没有税收减免,但金融机构网点由62家增至70家,其中法人银行机构2家;外汇业务标识企业由337家增至881家,增长1.6倍。

人员进出自由:目标——自由贸易港

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舟山也具备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相似条件,国家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中都提到在舟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锚定未来目标,浙江自贸区在实现货物、资金自由外,还在探索人员进出高度自由。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舟山口岸年均到港外轮已达万艘次,需要办理签证的过境海员也增至年均10万余人。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自贸区针对服务外籍人员推出一系列便利举措,不断提升舟山的口岸服务环境。目前,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办理”时间由25天缩短为3天,外籍船员停留证件办结时间由7天缩短为1天,外籍船员登、离船手续办结时间即时办结。

同时,围绕自贸区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引进相应的高层次人才,舟山专门出台优惠政策,外籍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放宽居留许可期限至5年等便利。来自波音公司的白正义说:“没想到C签证的延期服务,能这么快办好。”因为签证过期前来申请延期,工作人员特地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

浙江自贸区已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例如换班船员办理签证时间从7天缩减为12小时,办证时效走在全国沿海城市前列。颁发首张“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证”。建立“口岸签证代转服务机制”,打通与沪杭甬国际机场口岸签证机构的联络及代转渠道。

但浙江自贸区不满足于此,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还在积极探索创新。根据浙江自贸试验区三年规划,到2020年,力争要实现油品贸易额3000亿元、交易额1万亿元。随着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未来浙江自贸区将会更加“自由”。(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